古人怎么过七夕:女“穿针乞巧”,男“晒书晒衣”

2023-08-22 14:00:15 来源:腾讯网

古人怎么过七夕:女“穿针乞巧”,男“晒书晒衣”

今天是七夕节。

早在七夕到来之前,商家各类七夕限定的广告又开始进入大家视野,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现代营销的加载下,如今七夕多以“东方情人节”的面目示人,情侣之间也在为彼此挑选礼物而费尽心思。


(资料图)

然而在古代,七夕节与情人节并没有什么关联,而是被视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女儿节”,最重要的节日内容其实是针线乞巧。而七夕作为一个节日的起源,则与天文学关系密切。

最晚在周代,古人就发现牵牛星与织女星几乎总是隔银河相对,将其划为一对固定观察对象。如《诗经•大东》中就有:“跂彼织女、睆彼牵牛”。星象对于古人的意义,主要在于观象授时,七夕节所在的农历七月,织女星升到天顶最高点,正处在人们的头顶上,由两颗较小较暗星星组成的开口朝向正东时,人们就知道七月到了,这就是所谓“七月……初昏,织女正东乡”。此时,人间的织女们就要开始纺线织布、准备寒衣了,银河边的这颗星星被命名为织女星,此即织女星的授时功能。

大概到了战国,牵牛星和织女星,这两个分别代表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星神,开始被视为一对神仙夫妻。因为织女在河西,牵牛在河东。古人在夜晚从地上仰望天空,看到两者之间永远隔着咫尺天涯,很容易把人间的爱情悲剧,拟人化投射到天上的星星。这可能就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出现的基础。到了汉晋时期,又出现了鹊桥相会的桥段,乞巧的习俗也相伴出现。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中,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便是目前可见最早记录七夕乞巧的文献。

所谓“乞巧”,就是乞求织女赐予巧慧。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在七夕的晚上,年轻的女性对着月光穿针引线,谁先穿过就是“得巧”。在月亮之下穿针引线,不仅需要手巧,还得有好眼力。乞巧所用针线也都是特制,线是彩缕,乞巧针也有双眼、五孔、七孔、九孔等不同的规格,材质则有金、银、黄铜和天然铜等,种类繁多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说:“七月七日,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,或以金银玉石为针。”同时期的《舆地记》记载,齐武帝曾经专门把一层楼观当作“穿针楼”供宫娥们使用。

这种穿针乞巧的方式,从南朝一直兴盛到唐宋。唐代开元年间的大诗人崔颢,在《七夕词》里描写了当时都城长安的七夕夜,可谓家家乞巧、户户穿针、朝野上下共庆佳节:“长安城中月如练,家家此夜持针线”。足见“穿针乞巧”这一活动的重要性。

女子们向织女乞巧,而织女是否回应祈愿,则以喜蛛为媒介。“喜蛛应巧”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,稍晚于穿针乞巧,历朝历代皆有传承,但方式变化多样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载,将瓜果放于庭中乞巧,有喜蛛网于瓜上则为符应。五代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则提到,在七月七日捉蜘蛛于小盒中,至晓开,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,密者言巧多,稀者言巧少。宋朝《东京梦华录》称,七月七夕“以小蜘蛛安合子内,次日看之,若网圆正谓之得巧”。此外还有投针验巧,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。即在七夕正午将巧针投于水中,以水底日影辨巧。

除了乞巧,古人还常在七夕当日晒书晒衣。东汉后期崔寔的《四民月令》“七月”节部分提到:“可合药丸及蜀漆丸,曝经书及衣裳,作干糗,采葸耳也。”《世说新语•排调》云:“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‘我晒书’”。曝衣是男子对衣冠整洁重视度的反映,曝书与男子前程更是休戚相关。古时男子读圣贤书,走科举之路,自然对书本笔记等物十分看重。农业社会男子主外,在外读书考取功名,建功立业,故七夕曝衣曝书;而女子操持中馈,故七夕乞巧,以求得心灵手巧的技艺,直接反映在节令习俗之上。

七夕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出名。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。宋朝时,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之为“笑厌儿”“果食花样”,图样则有捺香、方胜等。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,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,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,称为“花瓜”。

佛教对七夕习俗也有一定的影响。“磨喝乐”是梵文音译,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,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,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手持荷叶的可爱儿童形象,成为“七夕”节供奉牛郎、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。每年七月七日,在开封的“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、州西梁门外瓦子、北门外、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,皆卖磨喝乐,乃小塑土偶耳”。南宋以后的磨喝乐,越发精致,大小、姿态不一,大的高至三尺,与真小孩无异。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雕成的,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,是宋代市民文化和高超手工艺的反映。

此外,还有拜魁星以求考运亨通、拜仙禾、求子等习俗。不同地区在过七夕上也有明显的地域特色,闽南和台湾拜七娘妈、陕西黄土高原在夜晚供奉结扎的草人,进行湖南江浙一带有洗发的习俗,四川、贵州、两广地区一般在七夕染指甲,广州的七夕还有迎仙等活动。不过各地习俗虽然有差异,女子乞巧却始终是核心,还有乞子、乞富、乞寿等各种祈愿。除此之外,还有晒书、供奉磨喝乐、斗巧等习俗,爱情反而不是重点。相比之下,古代的元宵节和上巳节,才是正牌的中国情人节。

•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南海墨

责编 陈斌

标签

溧阳:投入470万元 全力支持乡村“复兴少年宫”建设

2021年,溧阳市被列为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50家试点县市之一。为进一步拓展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...

2022-08-29 14:28:14 江苏经济报

郴州安仁文旅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000万元

3月16日,安仁县举行文旅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县委书记王洪灿在开工仪式上宣布:湘南起义旧址群——朱毛井...

2022-03-20 15:40:46

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

3月16日,我市举行全市文旅项目和城市大提质大融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,市委书记吴巨培宣布项目开工。郴州...

2022-03-20 15:39:41

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

近年来,泗县以争创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,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努力擦亮水韵泗州 运河名城城市...

2022-03-20 15:38:59

汽车零部件产业“领头羊” 锦州力争一季度“开门红”

3月16日,记者从锦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领头羊——锦州万得集团获悉,今年前两个月,企业订单充足,正铆足...

2022-03-20 15:37:41

油价或有望冲击“九元”大关 宁波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

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于3月17日24时开启,油价或有望冲击九元大关。前一天晚上11点,鄞州区不少加油...

2022-03-20 15:34:38

从水塘到“云”端 全国最大高邮鸭养殖基地实现智慧养殖

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,以新兴技术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。1个人能...

2022-03-20 15:33:17

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

旅游淡季中的京郊民宿有望成为市场中最先复苏的板块。3月17日,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虽然正值旅游淡季...

2022-03-20 15:32:01

镇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闯出“镇江之路”

从烹饪江鲜河豚的个体小饭店到规模化的江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,从白兔草莓丁庄葡萄的单个农户种植到茅山...

2022-03-20 15:31:11

总投资30亿元 盐城东台8个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

总投资30亿元的精密电子元器件项目、同益电子项目,总投资10亿元的金利美精密组件项目、天永智能设备项...

2022-03-20 15:30:13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 2015-2022 纵横粮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 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